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世纪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红旗渠》巡演收官,河南省话剧院获观众热烈好评

更新时间:2025-05-13 18:30  浏览量:1

## 红旗渠精神穿越时空:当话剧舞台重现"人工天河"的壮丽史诗


《红旗渠》是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历时4年精心打造的精品剧目,曾荣获


在物质匮乏的1960年代,十万林县人民仅凭一锤一钎一双手,在太行山腰凿出一条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半个多世纪后,河南省话剧院将这震撼人心的建设史诗搬上舞台,《红旗渠》全国巡演所到之处,无不引发观众强烈共鸣。这部作品何以能跨越时空打动今天的观众?或许答案就藏在那一代中国人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中。


舞台上的红旗渠故事始于一个令人窒息的干旱场景:龟裂的土地,干涸的井底,绝望的农民跪地祈雨。导演用极具冲击力的视听语言再现了林县"十年九旱"的生存困境——这里的人们为取一桶水需要跋涉几十里山路,新媳妇因打翻一担水而悬梁自尽。当剧中县委书记杨贵掷地有声地说出"宁可苦干,不可苦熬"时,观众席爆发出热烈掌声。这种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完美融合,让年轻观众第一次直观理解了父辈们为何要拼死修渠。


话剧最震撼人心的段落莫过于"凌空除险"场景的舞台再现。演员们吊着绳索在陡峭山崖间翻腾,配合多媒体技术营造的万丈深渊效果,重现了当年除险队员任羊成带领工友们腰系绳索悬空作业的惊险画面。当演员喊出"要是怕死就不来红旗渠"的台词时,台下不少观众热泪盈眶。这种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精神,在安全舒适的当代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一位90后观众在社交媒体留言:"终于明白父辈常说的'红旗渠精神'是什么,那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不服输。"


《红旗渠》的成功不仅在于还原历史,更在于找到了连接古今的精神纽带。剧中设计了一个穿越时空的对话:当代青年工程师在红旗渠畔与当年的建设者灵魂相遇。当年轻人问"你们当年靠什么坚持下来"时,老建设者的回答朴素却有力:"就想让子孙不再受我们这代人的苦。"这种代际交流的设计,巧妙解答了当代观众的价值困惑。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红旗渠精神不再是单纯的艰苦奋斗,更升华为一种责任担当与长远眼光。


河南省话剧院院长透露,剧组曾多次实地采风,采访近百位修渠亲历者。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使剧中细节真实动人:民工们发明"土炸药"开山,用脸盆测量水平,妇女队和男人一样抡锤打钎。更难得的是,话剧没有回避修渠过程中的争议与牺牲,而是通过艺术手法展现了特殊年代中国人的集体智慧与韧性。这种不神化、不矮化的历史态度,赢得了各年龄段观众的尊重。


当巡演最后一站在北京保利剧院落幕时,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长达15分钟。这掌声不仅献给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更是对红旗渠建设者的崇高致敬。在科技发达、工具先进的今天,我们可能不再需要人工开凿高山运河,但那种"重新安排河山"的豪情与"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依然是民族复兴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红旗渠》话剧的成功启示我们:伟大精神从不过时,关键是要找到与时俱进的表达方式。当舞台艺术遇见红色经典,当历史记忆碰撞当代审美,沉淀下来的是跨越时空的价值共鸣。这条流淌在舞台上的"精神渠水",正滋润着新时代中国人的心田。


场馆介绍
世纪剧院始建于1985年,1990年5月4日正式开放。剧院建筑风格独特,造型优美,融合了传统建筑美学和现代美学思想,是北京建筑史上又一个杰作。世纪剧院是具有先进水平的高档剧院。剧院以上演大型歌剧、话剧、芭蕾舞剧...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朝阳区亮马桥路40号近好运街
运通107、402、413、418、419、420、503、621、659、677区间、6
世纪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