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茱莉亚声乐艺术中心推出首部亲子歌剧《魔笛》
更新时间:2025-04-20 20:05 浏览量:5
津滨海讯(记者 尹冰晶 报道 何为 摄影)斑斓变幻的舞台影像,原汁原味的德语演唱,妙趣横生的中文对白……4月20日,两场别开生面的亲子歌剧《魔笛》在天津茱莉亚学院上演。观众席中,孩子们沉浸在精彩纷呈的表演和丰富的游戏互动中,打开奇幻瑰丽的歌剧艺术之门。
作为天津茱莉亚学院制作演出的首部歌剧,亲子歌剧《魔笛》由天津茱莉亚声乐艺术中心特别策划,导演陈仕弦协同一众年轻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共同呈现,天津茱莉亚学院预科合唱团与音乐发展合唱团特别参演。这也是声乐艺术中心自2023年成立以来对歌剧制作的首次尝试。天津茱莉亚学院学术院长、该剧制作人朱蕙心介绍道:“我们希望让歌剧不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艺术形式。亲子歌剧可以更好地让孩子们走进歌剧与古典音乐的世界,从小培养他们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兴趣。选择莫扎特的《魔笛》,是因为其音乐语言富有戏剧性、场景充满童话元素、旋律优美且易于被大众尤其是儿童所接受。同时,这一版中人物对白经过了本土化改编,贴近当下青少年儿童的文化语境,也保留了莫扎特作品中的哲思与幻想色彩。”
据了解,1791年,莫扎特歌剧《魔笛》在维也纳首演。尽管诞生于作曲家生命的尽头,这部歌剧却充满童话与幻想色彩,故事曲折有趣,经典咏叹调和动人音乐使之成为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两百多年后的今天,在导演陈仕弦的改编下,这部歌剧以全新方式进行呈现。陈仕弦表示:“莫扎特原版的《魔笛》是长达160分钟的歌剧,出场角色众多,又穿插了不同角度的叙事。对于第一次接触歌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因此在这次的制作中,我浓缩了原本故事的精华,将主线聚焦在角色的成长与冒险,也赋予其当代的意义和转变。歌剧最后,并不是日战胜了夜,而是日与月携手合作,开创更好的‘明’天。”
据介绍,为了给观众们带来最具感染力的艺术体验,天津茱莉亚学院传统的音乐厅舞台,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沉浸式剧场。舞台灯光等硬件设备第一次开启了大规模、系统性的使用,打造出了色彩缤纷的舞台光影。配合极具特色的角色造型、双钢琴演奏、游戏互动等,颠覆了古典音乐既定印象,呈现出了奇趣精彩的“魔笛”世界。
而对台上参与演出的天津茱莉亚师生来说,亦收获了一次独特的经验与挑战。参与演出的包括两位合作钢琴专业的研究生,大学预科部的合唱团,及公共教育部音乐发展课程的合唱团。从对音乐进行原创的双钢琴改编,到发声技巧和形体动作,再到德语发音、音乐细节的打磨,学子们深入了解了歌剧从台前到幕后各环节的运作方式,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朱蕙心分享道:“我们经常将天津茱莉亚的教育比作一个‘金字塔’结构,有最高层次的硕士研究生项目,有大学预科项目,也有面向大众的公共教育项目。而声乐艺术中心这次的歌剧制作,三个项目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了天津茱莉亚重视合作精神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实现了跨专业、跨部门合作的‘生态体系’。学院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亲子歌剧项目,让更多家庭走进来,也让古典音乐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让大众感受音乐艺术的美。”(部分图片由天津茱莉亚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