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世纪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樱桃园》120年后再绽放!契诃夫同名话剧法语版将迎申城首秀

更新时间:2025-04-09 13:03  浏览量:3

摘要:法语话剧《樱桃园》将于4月11-13日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

120年前,契诃夫笔下的《樱桃园》在莫斯科首演,以一座庄园的消逝映照时代的更迭;120年后,这部经典剧作的法语改编版将以颠覆性的舞台语言,携跨越时代与国家的永恒命题,登陆上海文化广场的舞台。

法语话剧《樱桃园》昨日(4月8日)于上海文化广场举办媒体通气会。现场,法国国宝级影后、剧中柳鲍芙的扮演者伊莎贝拉·于佩尔,以及罗巴辛的扮演者阿达马·迪奥普分享了对于戏剧与角色的见解,以及这部剧目创排背后的秘辛。

现场乐队与极简舞台交织

《樱桃园》由俄罗斯剧作家安东·契诃夫创作,也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部剧作。自1904年在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演后,便成为该剧院当之无愧的“镇院之宝”。而后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上演,如今已然成为戏剧文学上不可磨灭的经典。

法语话剧《樱桃园》作为第75届阿维尼翁戏剧节的开幕大戏,由阿维尼翁现任艺术总监蒂亚戈·罗德里格斯(Tiago Rodrigues) 导演,法国国宝级影后伊莎贝拉·于佩尔饰演主人公柳鲍芙。2021年7月5日首演以来,关注与热议不断。日前,该剧刚刚结束在中国澳门的演出。

围绕着“樱桃园的易主与消失”这个核心,《樱桃园》描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贵族庄园彻底崩溃的情景,呈现出一股时代洪流不可阻挡的巨大能量。

在这一版本的《樱桃园》中,三条横轨切割开了舞台,每条轨道上安置着如樱桃树般的灯束,银色钢架可以在轨道上任意滑动,仿佛昭示着《樱桃园》的故事不过是时代道路上匆匆经过的一站。椅子作为最主要的道具,从整齐摆放,到杂乱地堆成一团,代表着《樱桃园》从贵族手中易主、樱桃树被砍伐的结局。

整个舞台营造出一种极简主义的视觉效果,象征着主人公旧日的辉煌生活渐渐消失。而本作的另一亮点便是加入了现场乐队及演员演唱的音乐元素,极大地增强了戏剧张力。

法国影后并先锋导演偕行

作为法国电影界的传奇人物,伊莎贝拉·于佩尔也曾多次参与剧场作品的演绎。她表示:“电影与剧场确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演出模式,但对我来说是没有差别,但与剧场深厚的羁绊对我而言极为重要。”

这位传奇影后也曾与上海文化广场有过一段不解之缘。2017年,于佩尔于上海文化广场主剧场带来《伊莎贝拉·于佩尔读杜拉斯》,仅凭个人魅力惊艳全场,带领观众领略法国文化与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于佩尔看来,柳鲍芙是契诃夫刻画的所有女性角色里很耐人寻味的一位。“柳鲍芙”在俄文的意思里是“爱”,她在剧中既光明又忧伤、肤浅且痛苦,在诠释上有很多不同面向与多元的发挥空间。

于佩尔饰演的柳鲍芙优雅克制,哀而不伤——她并没有一味地在舞台上彰显作为贵族女主人的魅力、可笑或悲情,而是用富有可塑性的情感表达,去刻画柳鲍芙内心的变化,表现她的矛盾与复杂性。在“被时代抛弃的落后者”这个标签之外,于佩尔赋予角色一种现代性的疏离和独立:她失去了樱桃园,也嘲讽着自己的荒诞。

导演蒂亚戈·罗德里格斯不仅是本剧的导演,还是阿维尼翁戏剧节的现任总监,亦是这一著名戏剧节自1947年成立以来第一位外国总监。

蒂亚戈认为,契诃夫通过《樱桃园》将人们带到了戏剧流派的前沿。这部作品仿佛一座镜宫,镜面映射出一个大家族的盘根错节,一个危机中的人类群体。而柳鲍芙所拥有的悲剧女主角典型的疏离感,意味着她已经对她所处的这出戏剧洞若观火。

“她仿佛趴在契诃夫肩膀上偷窥过他写作似的,知道结局不可避免。她必须痛失所爱,才能让这个伟大的故事发生,才能让这代表时代洪流的命运线变得圆满。”

法语话剧《樱桃园》将接档摇滚音乐剧场《呼啸山庄》,于4月11-13日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

头图为法语话剧《樱桃园》剧照。上海文化广场供图

场馆介绍
世纪剧院始建于1985年,1990年5月4日正式开放。剧院建筑风格独特,造型优美,融合了传统建筑美学和现代美学思想,是北京建筑史上又一个杰作。世纪剧院是具有先进水平的高档剧院。剧院以上演大型歌剧、话剧、芭蕾舞剧...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朝阳区亮马桥路40号近好运街
运通107、402、413、418、419、420、503、621、659、677区间、6
世纪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