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刘长瑜:演“李铁梅”的酸甜苦辣全记得,一生买不起房
更新时间:2025-04-06 18:54 浏览量:3
刘长瑜是著名的京剧荀派表演艺术家,她扮相俊美,嗓音甜美脆亮,演唱极具艺术感染力。
她主演的《红灯记》《红楼二尤》《卖水》《春草闯堂》《红灯照》《平原作战》《坐楼杀惜》等优秀京剧剧目,影响了几代戏迷。
1971年,刘长瑜主演的京剧电影《红灯记》在全国公映,她因在片中塑造“李铁梅”,成为全民偶像。
1983年,刘长瑜喜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3年,刘长瑜荣获“梅兰芳金奖大赛”金奖,排在新时期京剧“八大名旦”之首。
刘长瑜有过两次婚姻,与再婚丈夫白继云生下了一个儿子。她曾与同事合住单元房近30年,儿子结婚后,刘长瑜买不起房子,与儿子一家住同一个屋檐下,住房苦恼困扰了刘长瑜几十年……
刘长瑜的父亲周大文(前右一)在家中与梅兰芳(前右三)等人合影(摄于1937年)
刘长瑜原名周长瑜,家境显赫,她的父亲周大文与张学良是拜把兄弟,民国时期担任过北平市长。
刘长瑜1942年1月14日出生于北平,她的母亲是父亲的第三房太太。周大文是资深京剧票友,唱旦角,与荀慧生是好朋友。刘长瑜受父亲的影响,从小痴迷京剧荀派。
童年的刘长瑜过着优越生活,家里有厨师、保姆、司机,出门车接车送,享受小公主的待遇。但她的好日子没有维持多久,就化为了泡影。
1945年抗战胜利后,周大文被当作汉奸关进了监狱,刘长瑜的母亲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前途,与周大文离婚了。
刘长瑜的母亲出身贫苦,人很能干,能吃苦。离开周大文后,她去大户人家做帮工,艰难养活3个儿女。
1951年,不满10岁的刘长瑜考入中国戏曲学校。求学期间,她得到了荀派大家荀慧生的亲授。
刘长瑜学过青衣、花旦、刀马旦,以演花旦为主。经过8年的苦学,刘长瑜于1959年毕业了,留在中国戏曲学校实验剧团当演员。
刘长瑜在戏校读书时,与同班一位帅气男生有了朦胧恋情。他也是北京人,个子高高的,外表不输同班同学钱浩梁。
刘长瑜与男友青梅竹马,彼此见证了成长岁月中的美好。刘长瑜眼睛略小,而男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这让她格外看重。
刘长瑜和男友一心学戏,两人将朦胧恋情埋在心里。直到1959年双双进入实验剧团工作,他们才捅破这层窗户纸。
1962年,刘长瑜与男友同时被调入中国京剧院三团工作。那时年轻人结婚比较早,1963年刘长瑜刚21岁,男友向她求婚,刘长瑜接受了。两人将婚期定在1964年5月。
当时住房相当紧张,单位迟迟不能为刘长瑜和男友安排婚房。随着婚期一天天临近,刘长瑜和男友都很着急,最终院领导说服一位职工,让他们腾出一间房,给刘长瑜作婚房。
这样一来,刘长瑜结婚后要与同事合住一套单元房,生活极不方便。
刘长瑜还是想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单独婚房,哪怕是平房也行,可她这个朴素愿望在那个年代没法实现。
1964年5月,刘长瑜与男友领证结婚了,与同事住在一套单元房里。
刘长瑜结婚前,丈夫身体出现了不适,他仗着自己年轻,以为是练功累的,便没有放在心上。
谁知新婚不久,丈夫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他头晕、低烧,胸痛乏力。刘长瑜陪丈夫去医院检查,诊断结果让她天旋地转:年纪轻轻的丈夫,竟被确诊为晚期肺癌!
在那个年代,患肺癌等于判了死刑,刘长瑜心碎了。丈夫含泪对刘长瑜说:对不起,是我拖累了你,要是我早点查出这种病,我就不会与你结婚了。
刘长瑜心痛地安慰丈夫:不要胡思乱想,安心治病吧。
院方虽全力施救,但刘长瑜的丈夫精神垮了,病情迅速恶化。1964年9月,刘长瑜在新婚4个月后就痛失丈夫,这年她才22岁。
青年刘长瑜(右三)与同事合影
就在刘长瑜最痛苦无助的时候,还有人在背后风言风语,说她命硬,克死了丈夫,这仿佛在刘长瑜心伤上撒了一把盐。
由于与同事合住一套单元房,墙壁的隔音效果差,刘长瑜在家里不敢哭,害怕影响同事的情绪。夜阑人静,刘长瑜用牙咬着被角,发出压抑的抽泣声。
丈夫早逝后,刘长瑜将情感闸门封闭起来。有好心人给她介绍对象,也有异性主动追求她,但刘长瑜一律不考虑。她将对丈夫的那份感情和内心的疼痛,化作拼搏的动力。
1963年,中国京剧院排演现代京剧《红灯记》,刘长瑜被安排饰演“李铁梅”。但刘长瑜是B角,A角是杜近芳。
1964年,《红灯记》作为建国15周年的献礼剧在北京演出。由于杜近芳临时出国了,刘长瑜顶替她上场,谁知她这一演,此后就没有杜近芳的位置了。
刘长瑜比杜近芳小10岁,塑造“李铁梅”有年龄优势,更能呈现“李铁梅”的神韵。
刘长瑜饰演的“李铁梅”梳着一根乌黑油亮的大辫子,系着红头绳,浑身英姿飒爽。
尤其是她那双明亮有神的眸子,更能表现 “李铁梅”刚强坚定的革命意志。
1965年,刘长瑜随《红灯记》剧组赴全国巡演,所到之处受到广泛赞誉,她扮演的“李铁梅”成了全民偶像。
时光流水,渐渐洗去了刘长瑜心里的阴影,毕竟年轻,她对爱情又有了向往。
1966年,同事白继云开始追求刘长瑜。白继云是中国京剧院的武生演员,长得一表人才,比刘长瑜大3岁。白继云未婚单身,并不嫌弃刘长瑜有过婚史,但刘长瑜有顾虑,不敢接受他的爱。
白继云的父亲白云亭是著名的京剧武生演员,主演过《金钱豹》《驱车战将》《七擒孟获》等京剧剧目。
白云亭能从5层桌子上“耍叉”跳下,创造了京剧有史以来,且至今无人能打破的跳高台纪录。
白云亭很开明,对刘长瑜说:你和我儿子都搞京剧,又是同事,互相能够理解,也有利于家庭稳定。只要你们真心相爱,我们百分百支持。
白继云这么好的出身,这么好的个人条件,刘长瑜也不想错过,便接受了他的求爱。
1968年,刘长瑜与白继云在北京再婚了。白继云没有房子,婚前与父母住在一起,家里的房子也不宽敞。于是,白继云结婚后搬过来与刘长瑜一起住,夫妻俩与别人合住一套单元房。
此时刘长瑜26岁了,正是妊娠的黄金年龄,由于团里的演出很多,刘长瑜没有大块时间孕育宝宝,只得将妊娠往后推。
就在1968年,中国京剧院与中国乐团大胆创新,将西洋的钢琴伴奏与中国传统京剧的清唱结合起来,在《红灯记》剧组实验取得了成功。
当时正处特殊年代,由于刘长瑜的父亲是汉奸,她被打成“修正主义苗子”“黑线人物”,单位贴满了她的大字报。
因为第一任丈夫病逝,刘长瑜再婚了,有人污蔑她作风不正派。
1969年,中国京剧院的造反派让刘长瑜停演《红灯记》中的“李铁梅”,让李维康、杜近芳、杨秋霞三位女演员饰演。
李维康(右三)《平原作战》剧照
中央一位女首长反复看过彩排后,还是觉得刘长瑜更适合演“李铁梅”,便又将她换上来了。
在《红灯记》中,刘长瑜与戏校同学、同事钱浩梁演一对父女,她演女儿,钱浩梁演父亲“李玉和”。
刘长瑜戏里的 “父亲”,在戏外经常对她使坏。钱浩梁在大会小会上点名批评刘长瑜,说她对抗中央首长,破坏革命样板戏的演出。
这顶帽子扣得太大了。刘长瑜承受巨大压力,经常失眠,吃不下饭。由于身体状况太差,她两次晕倒在舞台上。
钱浩梁还是想换掉刘长瑜,但中央女首长说:只要能找到比刘长瑜更合适的,就把她换下来。但钱浩梁找来找去,找的人都没有通过女首长那一关。
钱浩梁等人一心想迫害刘长瑜,周总理在一次文艺会议上,当着中央女首长的面保刘长瑜:刘长瑜和我一样,都出生于旧官僚家庭,但她与家庭划清了界线,现在是我们党的文艺工作者。
刘长瑜听了总理这番话,热泪盈眶,心理暖乎乎的。从那以后,刘长瑜的处境宽松了很多。
1971年,样板戏《红灯记》被八一厂拍成同名京剧电影,刘长瑜饰演“李铁梅”,钱浩梁饰演“李玉和”,高玉倩饰演“李奶奶”,袁世海饰演“鸠山”。
《红灯记》公映后,引发全民观影,刘长瑜因为饰演“李铁梅”成为一个时代的偶像,红遍全国。
刘长瑜走红后,又参演了《平原作战》《草原兄妹》等现代京剧,同样深受好评。
1973年,31岁的刘长瑜喜做妈妈,在北京生下了一个儿子。家里添了一个宝宝,住在单元房里显得非常拥挤。
刘长瑜的母亲过来帮忙照顾外孙,因为房子窄住不下,只能早上来,傍晚回去,晚上刘长瑜和丈夫自己照顾儿子。
刘长瑜在单位排练演出已经筋疲力尽,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可儿子经常哭,影响了合住同事的休息,对方颇有微词。
而且两家共用厨房、洗手间,经常要排队,很不方便。刘长瑜梦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单独空间,她是中国京剧院有贡献的演员,向领导递交过住房申请。但房子实在太紧张,好多演员连婚房都没有,领导根本没法办帮刘长瑜解决。
住房困难没有阻止刘长瑜对京剧的热爱,1976年特殊年代结束了,中国京剧院开始排演传统京剧,刘长瑜主演的《卖水》《春草闯堂》《辛安驿》等荀派名剧,受到戏迷的热烈欢迎。
1979年,刘长瑜随团赴香港演出上述三部剧引起轰动,当地媒体将刘长瑜称为“中国第一花旦”。
此后刘长瑜又主演了《红灯照》《红楼二尤》《昆仑草》《龙凤呈祥》《四郎探母》等一系列优秀京剧剧目。
1983年,刘长瑜凭借《春草闯堂》,荣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41岁的她再度翻红。
刘长瑜没挣到什么钱,演一场京剧只有几毛钱的补助,她与丈夫主要靠工资生活。
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刘长瑜家的居住环境亟待改善。这么多年来,她不敢让亲戚在家里留宿,家里来几个亲戚就没法做饭。
儿子常年睡沙发,渴望有自己的一间小房间和一张单人床。
1990年,上高中的儿子对刘长瑜说:妈妈,我从来不去同学家,也不敢带同学来家里,要是我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我就敢与同学来往了。
听了儿子这番话,刘长瑜流泪了,心里别有滋味。
中国京剧院一直没有忘记刘长瑜为单位做出的巨大贡献,1992年,单位终于为刘长瑜安排了一套三居室,刘长瑜一家搬出了与同事合住的单元房。
搬进新居那天,一家人开开心心。儿子有了一间属于自己房子,兴奋地在床上连翻两个跟头,刘长瑜看到这一幕,眼里涌出了泪水。
那时的三居室没有客厅,使用面积加起来只有80平米。即便如此,也足以让刘长瑜一家激动幸福。
刘长瑜的儿子从小喜欢京胡,但父母忙,没有重点培养他,他只能将拉京胡当作业余爱好。
刘长瑜的儿子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在北京一家文化公司打工。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刘长瑜的儿子结婚了,妻子也是普通人。
儿子结婚后,与刘长瑜夫妇住在一起。儿子儿媳生了宝宝后,家里三代5口人住在80平米的房子里显得有些拥挤。
刘长瑜红了多年,身边却没什么积蓄,给儿子买不起房子,只能一家三代同住。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改善了居住条件,刘长瑜也想给儿子买房,可没这个实力。
刘长瑜收了章尔琴、裘继戎、朱虹等弟子,平时经常有弟子登门求教,房子显得很拥挤。
刘长瑜一直想给儿子买房,可京城房价逐年攀升,始终买不起。
刘长瑜(前左)与丈夫白继云(前右)及弟弟刘长城、弟媳宋玉珍、侄子刘铮
(刘长瑜与老伴白继云)
很长一段时间,刘长瑜为房子困惑苦恼,但她渐渐想通了。尤其是2020年她78岁时,儿子儿媳住在身边,将她和老伴的生活照顾得很好,她觉得与儿子儿媳住在一起挺好的,两代人可以互相照顾。
2025年4月,刘长瑜已经83岁了,她与老伴跟随儿子居家养老。到了这个年纪,刘长瑜对晚辈有了依赖,根本不想儿子一家搬走。
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晚年的刘长瑜粗茶淡饭,身体健康,她觉得没给儿子买房,与晚辈住在一个屋檐下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