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拉“小团”,北航学生话剧团《日出》登上曹禺剧场
更新时间:2025-10-11
12:13 浏览量:2
10月10日,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上演话剧《日出》,而表演者们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话剧团的同学们。舞台上,20余名北航学子以饱满的热情诠释着旧中国都市的浮华与悲凉;舞台下,观众沉浸式感受着经典话剧的艺术张力;大幕后,北京人艺近40人组成的专业团队为舞台上的北航学子保驾护航。

本组图片摄影:李春光这场演出是北京人艺在今年继“青春绽放·戏聚京津冀——大学生戏剧展演活动”后,落实“‘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文艺行的又一鲜活成果。当晚演出也被纳入
“大戏看北京”进校园单元,培艺铸魂,助力高校美育。作为本次活动的组成部分,北京人艺小剧场版《哈姆雷特》将于11月15日、16日在北航晨兴音乐厅上演;
“戏剧的力量——北京人艺进北航”专题展览将于11月24日在北航艺术馆举办。

演出当晚,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张宇蕾,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旅局的相关负责同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邓怡以及参与行动计划的各高校师生代表相聚曹禺剧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党组书记周彤、副院长唐烨也出席活动并共同观看演出。

北京人艺副院长唐烨演出前,北京人艺副院长唐烨致辞,她回顾了北京人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年来以戏剧教育为纽带缔结的深厚情谊,并表示本次《日出》的成功排演又是一次双方教学相长、共同创作的宝贵成果。同时,她也介绍了北京人艺深入落实“‘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三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表示北京人艺将继续以“京”彩行动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目标任务为指导,以鲜活的艺术力量点亮青春的心灵,让 “京” 彩文化在舞台上绚丽绽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邓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邓怡表示,依托“‘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这一次北航学子对人艺经典剧目《日出》的演绎,让北航学生话剧团得以不断拓展艺术视野,涵养审美品格,在艺术实践中深化了对人性与时代的思考,并代表校方感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支持与指导以及“‘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提供的广阔舞台。

北航《日出》剧照北京人艺与北航携手共铸经典剧目《日出》,以“青春的视角”赋予了作品新的时代内涵。从6月启动筹备到演出,近4个月的时间里,北京人艺辅导团队深入高校开展专业指导,
累计入校辅导20 次,总时长126小时。从演员表演、剧本解读到舞台呈现,北京人艺以专业指导保障了每一个创排环节,让这场“青春与经典的对话”有了坚强的后盾和坚实的支撑。

北航《日出》剧照“经典不是复刻,而是用敬畏心打磨出的鲜活。”北京人艺副院长唐烨担任艺术指导,她多次走进北航校园,带领学生逐字逐句梳理剧本逻辑,让学生们逐渐明白《日出》经典背后的价值。

9月14日北京人艺团队在北航排练厅指导“别只演他的‘对’,要演他明知没用还想拉陈白露一把的‘傻气’——这才是这个角色的可爱之处。”担任本次导演的韩清向学生阐述方达生的人物动机,这样一句话让饰演方达生的学生王启霖豁然开朗。像这样的点拨与教导,在“大团”手拉手“小团”过程中屡屡发生,韩清表示,通过排演的全过程,希望孩子们感受到北京人艺所说的‘一棵菜’精神,让他们看到舞台创作背后所有团队的团结协作。

北京人艺指导团队与北航师生合影
对北航学生话剧团的学生们来说,这段与经典对话、与人艺同行的经历,已成为青春里珍贵的记忆,他们私下查资料、做功课,以自己的感悟完成对经典角色的独特解读,这份热情源自对艺术的热爱,更源自在北京人艺感受到的“人艺精神”。

北航《日出》剧照“我不仅学会了‘表演’,还学会了用更细腻的眼光观察生活、理解他人。这或许就是艺术最珍贵的力量。”饰演陈白露的2023级宇航学院的刘畅感慨。“目睹他们如何把‘认真’二字写进分秒,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在实验室的努力。我要把今天学到的信念带回去,把科研当作一场永不落幕的演出,每一次失败都是彩排,每一次突破都是掌声。戏比天大,国之所需亦比天大;把论文写进祖国的大地,把实验做在需求的痛点,用同样的赤诚,对答时代。” 饰演潘月亭的2024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卢翌晨说。

北航学生在首都剧场前合影
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在本次活动的采访中表示,三年来,北京人艺坚持“‘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活动,既助力演艺之都建设,又与大学生们建立了联结,让学子们有机会在专业的戏剧指导下走上专业舞台。这样的美育形式不仅对优化高校学子的艺术审美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将对参与者未来的生活与工作实践产生积极影响。
未来,北京人艺还将不断推进“‘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中的各项活动,以戏剧艺术搭建与青年群体的对话桥梁,继续推动艺术与高校深度融合,用青春解读引发时代共鸣,为高校美育注入新的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