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颖人:赞新华网上发文代表官媒支持,斥光明网上发文是扯大旗…
更新时间:2025-10-07 22:26 浏览量:1
有网友推荐我去看一篇文章《光明网罕见刊发批评长文 犀利点评歌剧三大硬伤》。因为贲小集的文章我已经看过,所以看得比较快。最后转到评论区,想给推荐我看文章的网友打个招呼,意外地看到一条评论:
“拉大旗当虎皮,打肿脸充胖子。只是有人在"光明网"上发表个人观点,批评《红高粱》存在的不足,根本不存在"光明网"发文批评《红高粱》一事。 ”
显然,光明网上的这篇批评文章让评论者沙颖人不高兴了。我倒兴趣来了,如果其他媒体赞扬《红高粱》,他会是什么态度呢?
于是本人就去他的网页上寻找答案。哈,很快找到了。不幸被我言中了,果然是赞美之声溢出屏幕:“社会各界人士、广大人民群众和以新华社为代表的官方媒体都支持国家大剧院公演歌剧《红高梁》…”
如果我没记错,为歌剧《红高粱》发声的是新华网而不是新华社。本人查找证实:
二者的区别在于,新华网是由新华社主办的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是一家互联网文化企业。
如果是新华社的态度,会注明:“ 新华社社论”。
请看这条新闻的电头: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记者宋依黛、杨淑君)
所以,沙颖文把新华网上的消息提升为新华社官媒表态,显然是不准确的。
回头再看看发表贲小集文章的光明网的性质。
可以对比一下,二者的不同,光明网有一个重要批注:是思想理论文化领域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
而光明日报本身是党中央举办的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思想文化大报。
说得明白一点,光明日报一份顶级学术大报。在上面发表的学术论文不仅可以顶一项省级科研课题,作为评高级职称的科研成果,而且可以获得高额奖金。
简单地说:新华社记者在媒体上发的新闻稿是例行工作,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
当然,在光明网上发表的研究文章,比如贲小集的文章不能等同于在大报上发表的文章。
但在歌剧《红高粱》的争辩处于“白热化”之时出现这么一篇从舞台艺术角度进行评价的大文章。我想是有一定考量的,代表一部分党的官媒意志,也就是说希望给这种喧嚣声减减热度。
如果还看不明白就看看中国大剧院的头条主页吧,宁静而祥和。
本人在沙颖人主页发现他是非常欣赏莫言的歌剧《红高粱》的。
但给人扣“极左分子”帽子,“打响亮耳光”的言论是不是太偏激了?有话不能好好说吗?
最后谈谈我对两家媒体发文的看法:新华网上发表的赞扬《红高粱》的消息,与在光明网上发表的批评文章,二者的性质是一样的,代表记者与作者的观点。既不能把他们提升到官媒的高度,也不能把他们讽刺为“拉大旗当虎皮,打肿脸充胖子”,玩双标,区别对待更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