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网黑到央视压轴,肖战这五年打了所有人的脸
更新时间:2025-09-29 22:05 浏览量:2
“命运从不发糖,只给筹码——有人早早弃牌,有人闷声翻盘。”
33岁的肖战,又一次站在了“湾区升明月”的舞台中央。
不过这一次,他不是以“流量偶像”的身份登场,而是以压轴嘉宾的姿态,稳稳接住了央视抛来的橄榄枝。官方海报上,他占据C位;演出顺位上,他压轴出场。
短短几小时,话题冲上热搜榜首,总浏览量破5亿——这已经不是粉丝刷数据能堆出来的场面,而是实打实的市场认可。
有人调侃:“王一博大概都没想到,当年一起爆红的战友,如今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五年前的肖战,还是个被贴上“流量偶像”标签的年轻演员。
凭借《陈情令》一夜爆红,他站上顶流之巅,却也跌入“227事件”的深渊。粉丝行为偶像买单,品牌解约、作品下架、官媒批评……那段时间,他几乎从公众视野消失。
但肖战没卖惨,也没急着公关洗白,而是做了一个让很多人意外的决定:转身扎进话剧《如梦之梦》的舞台。这一演,就是三年,累计72场,每场八小时。
没有滤镜、没有特写,全靠一张脸、一副嗓子、一套动作硬扛。从最初台词被诟病,到后来观众主动起立鼓掌——他硬是用最“笨”的方式,把“流量”二字从身上撕了下来。
当别的流量明星还在靠热搜维持热度时,肖战悄悄接下了《梦中的那片海》。
剧中他饰演的肖春生,既有草根的挣扎,也有时代的烙印。观众第一次发现:他能演“人”,而不只是“偶像”。
导演郑晓龙评价他“有底气”,徐克夸他“敬业专注”。
为了电影《射雕》里的一场打戏,他闭关三个月练骑马、学武打;一场被打耳光的戏,他主动要求重拍多次,脸肿了也不吭声。虽然电影票房不敌同期大片,但近7亿的成绩,已经让市场看到了他转型的决心。
更让人意外的是《藏海传》——央视下午档悄然重播,业内人一眼看穿:这是官方给的“隐性背书”。
而另一边,和王一博同起点的王一博,也在奋力突围。
从《热烈》到《无名》,他在亚洲电影大奖狂揽五项大奖;为了一个地板舞动作练三个月,为演哑剧闭关半年……他走的是一条“极限专业”的路:赛车、舞台、电影,样样拼到极致。
他的粉丝文化也在变:不再疯狂刷榜,而是公益遍地开花,生日当天327座城市为他点亮地标灯。
一个从话剧里熬出来,一个从赛道上拼出来——两人路径不同,却都在用行动告诉娱乐圈:流量终会过去,实力才能留名。
曾经,肖战的粉丝因“过激行为”让他陷入危机;如今,这个群体变得克制理性。
他们不再疯狂打榜,而是静静等待他的作品上线。有路人感慨:“去年偶然看到他的舞台被圈粉,今年要准时守直播。”
从被官媒批评的“失格偶像”,到如今央视舞台的压轴嘉宾——肖战的翻身,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硬生生把流量换成了筹码。
正午阳光的新剧还未官宣,已被多家平台预定;连最保守的剧组,也开始争抢他的档期。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当年多少人骂他“靠粉丝撑场面”,如今他偏偏用最传统的路子(话剧、正剧、电影)打了所有人的脸。娱乐圈天天喊“去流量化”,真去掉的却没几个。肖战能翻身,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他真把“演员”当职业,不是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