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世纪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唱响现代民族歌剧新样本

更新时间:2025-09-28 08:00  浏览量:1

高倩

大幕拉开,舞台上,高粱铺天盖地,挥洒出一派茁壮、野性的蓬勃气象——影视史上的《红高粱》家喻户晓,这一次,“高粱”的意象被搬上歌舞舞台,为充满血与火的民族记忆恣肆燃烧。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27日,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迎来首演,指挥吕嘉执棒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管弦乐团,与宋元明、王冲、王鹤翔、赵丽丽等多位歌唱家领衔的主演阵容,用相当浩大的声势完成了这部新作的震撼亮相。

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由郭文景作曲,莫言编剧。作为原作小说《红高粱家族》的作者,莫言在改编歌剧时七易其稿,在讲述抗战时期山东高密乡村民戴凤莲(九儿)、余占鳌等人传奇故事的同时,质朴而浓烈地表现了普通民众在民族危亡时的觉醒与抗争。与这种浑厚鲜明的文学底色相映衬,郭文景多次提及,主创团队希望把《红高粱》打造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审美、中国气派的现代民族歌剧新样本”。歌剧开篇,唢呐奏出全剧的核心主题,响亮、驳杂,犹如旷野中的生命呐喊,这段取材自胶州秧歌的旋律,为整部作品定下了热烈悲怆的情感基调。

《红高粱》是郭文景的第5部歌剧,与之前的作品相比,郭文景着重突出了中国观众欣赏习惯对创作的引领作用。丰富的民族音乐元素比比皆是:单扁郎的宣叙调充满乡土味,是作曲家按照高密方言的音调记谱而成;戴老三的咏叹调“风吹着高粱地”用茂腔素材写成,音乐色彩明媚轻快;刘罗汉准备出走时,深恋他的凤仙唱出感人至深的“罗汉大哥啊”,这首咏叹调的音乐素材来自两种山东地方戏;刘罗汉就义的咏叹调伴着高亢板胡,扣人心弦,在他壮烈牺牲后,合唱“红高粱赞美诗”响起,犹如一道曙光照彻的合唱取材于山东梆子……此外,郭文景糅入京剧西皮流水、西皮快板滔滔不绝、酣畅淋漓的特色,当余占鳌被鬼子追捕时,音乐节奏紧密,急迫逼人;当收下单家好处的戴老三与女儿争执时,父女俩你一句我一句,竟吵出了些许京剧《四郎探母》中“坐宫”一段的神韵。

但若对《红高粱》抱有完全的、纯粹的“民族歌剧”的期待,观众或许会感到一丝“失望”。以剧中最典型的角色九儿、余占鳌为例,他们的两组饰演者宋元明、王冲以及乌列热、郭子照都采用典型的美声唱法。“之所以选择美声唱法,是因为《红高粱》的核心气质在于那种旺盛、张扬的生命力。”郭文景说,无论是凸显九儿刚烈性格的“烈火动机”,还是余占鳌抢亲时的十足匪气,“这些都适合用比较交响化的音乐语言来刻画。”诚然,《红高粱》的音乐风格也许不会符合每一位观众对这个题材、这个故事的期待,但中国音乐家对所谓“中国风格、中国审美、中国气派”的探索,明显已步入更加深邃自然的层面。

在舞台表现上,《红高粱》同样浓墨重彩。导演王筱頔打造了天圆地方的视觉空间,一弯弧形屏幕象征穹宇,反拱在舞台正上方,它时而是九儿无法逃离的那顶鲜血般刺目的喜轿轿顶,时而是单家大院院墙围起的小小天空,时而又变作掠过高粱地的滚滚白云,几乎要垂落下来的影像很有气氛上的压迫感和情绪上的沉浸感。舞美设计季乔选取“红高粱”作为核心视觉元素,一片矩阵构成的“高粱墙”随剧情生长、摇曳,一抹红色渲染其上,隐喻着一座“生命的摇篮”,铸就了一幅“民族的群像”。本报记者 方非 摄

场馆介绍
世纪剧院始建于1985年,1990年5月4日正式开放。剧院建筑风格独特,造型优美,融合了传统建筑美学和现代美学思想,是北京建筑史上又一个杰作。世纪剧院是具有先进水平的高档剧院。剧院以上演大型歌剧、话剧、芭蕾舞剧...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朝阳区亮马桥路40号近好运街
运通107、402、413、418、419、420、503、621、659、677区间、6
世纪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