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都之脊”为轴,开启文明互鉴新篇章
更新时间:2025-09-23 02:17 浏览量:1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城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申遗成功一年来的“古都之脊”,正以全新姿态,成为承载大国外交、促进文明互鉴的国际交往新空间。在这里,世界领略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持续发展,融多元文化为一体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也看到了中华文明不断丰富、多姿多彩,井然有序、共生共荣的包容性与和平性。也是在这里,世界更加读懂了中国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也真真切切体会到北京多维度、立体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和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故事,全面展示大国首都自信、包容、开放、创新城市形象的扎实作为。
日前,《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证书》颁发仪式在正阳门箭楼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为北京颁发中轴线世界遗产证书。阿祖莱高度赞赏北京在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方面作出的努力,表示教科文组织愿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与北京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不同领域持续深化交流合作,取得更多务实成果。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城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申遗成功一年来的“古都之脊”,正以全新姿态,成为承载大国外交、促进文明互鉴的国际交往新空间。
北京中轴线文化底蕴厚重,国之重器有序布列,是国事礼仪活动和民众庆典活动的重要承载地,发挥着重要的国际交往功能。比如,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位置,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等出席重要国事、外事活动。不久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就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世界正是从这里,再次读出了“中国人民愿携手世界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的责任与担当。
纵观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已然成为时代主旋律、人心所向,决定了人类未来的辉煌与光明。然而,强权政治、霸凌行径、零和博弈依旧在某些地区横行,恃强凌弱、巧取豪夺深重危害着世界和平。让世界读懂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让世界真正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有力驳斥个别势力炮制的“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是推动各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的重要一环。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北京中轴线持续挖掘文化遗产价值,打造更多兼具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的外事活动场所的努力就显得尤为可贵。精心设计场景、丰富活动内容,正让这条凝结着中华文明基因与城市记忆的壮阔轴线,成为传递友谊、促进文明互鉴的开放轴线、友好轴线。经过腾退、整治、修缮,天坛、先农坛、太庙等文化遗产的历史格局得到更好恢复,为打造特色外事活动提供了绝佳场所。先农坛,这座现存最宏大的皇家祭祀农神场所,变成了全球治理的“北京会客厅”,先后接待过50多个国家的外交官及文化使节、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0多名旅行商。今年3月,维也纳交响乐团在永定门、天坛和钟鼓楼旁奏响西方古典音乐。4月,首批17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场地发布,其中10处位于中轴线遗产区及缓冲区。5月,北京市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会议代表登上鼓楼,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北京中轴线独特魅力。
在这里,世界领略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持续发展,融多元文化为一体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也看到了中华文明不断丰富、多姿多彩,井然有序、共生共荣的包容性与和平性。也是在这里,世界更加读懂了中国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也真真切切体会到北京多维度、立体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和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故事,全面展示大国首都自信、包容、开放、创新城市形象的扎实作为。
今年是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第二个十年的开启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打造特色化国家会客厅,建设外事接待资源体系”是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任务。北京结合城市更新、中轴线遗产保护等专项工作,对历史建筑、主题博物馆、传统院落、特色胡同等进行功能激活与场景重塑的步伐日渐加快,一系列兼具文化底蕴与外事功能的场景加速成型。北京以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展现城市魅力和文化底蕴,传达中华文明智慧的载体日趋多样。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北京这座传承千年的文化古都,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谱写文化交流新篇章,在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