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美貌受骚扰,拒绝导演七次后被雪藏多年,43岁又凭实力翻红
更新时间:2025-08-30 11:10 浏览量:2
文|妙
2025年,黄浦江畔的颁奖典礼现场,聚光灯打在43岁的万茜身上。
她手里握着金爵奖最佳女演员奖杯,成为14年来首位拿下这个奖的中国女演员。
台上她笑着说“长夜将尽见黎明”,台下掌声雷动。
少有人知道,这句感言藏着她多年的挣扎。
刚入行的那阵子,因外形惹眼,一位拍片的中年男人总借聊故事、拉资金的名义约她。
从拐弯抹角到摊牌“不配合就封杀”,她前后七次摇头。
拒绝的代价来得很快,她成了被雪藏的新人,资源一夜清零,最惨时三个月没工作。
但她没退圈,在话剧小剧场当志愿者,在电视剧里跑龙套,默默磨了十年演技。
那个曾被威胁“没好果子吃”的姑娘,熬过了十年寒冬,终于靠实力让资本低头。
1982年,万茜出生在湖南的营房大院里,父亲是军人,母亲是普通职工。
父亲对她管得严,教导她走路要抬头挺胸,犯了错就得罚站,一站就是半小时。
万茜小时候性子倔,越管越不服输,学钢琴时嫌手指疼,偷偷把琴枕掰断想偷懒。
被父亲发现后没骂她,只让她对着墙反省,她就拿粉笔在墙上画满小人儿发泄。
画完了又乖乖把琴枕粘好,第二天接着练,她认准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
2000年,万茜考上表演系,学生时代就是班里的尖子生,台词、形体都是第一。
老师常说她身上有股“轴劲儿”,排小品能对着镜子练到凌晨。
毕业后直接进了国家话剧院,团里排话剧,她年纪最小却常演女一号。
那时候的万茜,刚在话剧圈站稳脚跟,影视圈也有导演找上来。
谁都以为这个漂亮又有实力的新人会一路顺遂,可暗中,一场针对她的“围猎”已经开始了。
2005年前后,影视圈的橄榄枝刚伸向万茜,麻烦就跟着来了。
有个在业内名气不小的导演盯上她,说看中她的潜力,前前后后约了七次。
第一次在剧组休息室,对方借着说戏碰她的手,万茜假装没察觉躲开了。
第三次在饭局上,导演举杯时,暗示要互相帮衬,她低头扒饭没接话。
到第七次,电话里对方话说得露骨,没等说完,万茜直接按了挂断键,当场删了那个号码。
她以为守住底线是本分,却不知道这七次拒绝,很快让她尝到了代价。
拒绝的代价来得比想象中更快,也更狠。
原本谈好的某古装剧女二号,开机前三天突然被告知“角色调整”,被“听话”的新人顶替。
之前拍的护肤品广告,品牌方直接解约,连违约金都没要,只说“合作终止”。
还有部现代剧,她客串的小角色拍了一周,播出时镜头被剪得只剩个背影。
最惨的时候,整整三个月没接到任何工作,房租要靠积蓄垫付。
翻银行卡余额,小数点前只有四位数,那就是她当时全部的生活费。
可万茜没提过退圈这回事。
她把日子过得像上大学时那样规律,练声,读书,笔记写满五本,全是角色分析和表演技巧。
晚上去话剧小剧场当志愿者,不要钱,就为了看前辈演戏,帮着搬道具、记走位。
有时还能客串个没台词的路人甲,再后来总算接到些龙套角色,
在演个端茶的宫女,镜头扫过只有三秒,她提前三天背熟所有群演的走位,就怕挡着主角。
在《我家有喜》里演个护士,只有两句台词,她对着镜子练表情,连皱眉的弧度都要调。
那些年她演的角色,名字都记不全,不是“女配角的闺蜜”就是“皇帝身边的宫女”。
每次拿到新戏,她把打印本翻得起毛边,连搭档的段落也记得一字不差。
她知道,这些小角色,都是她熬过去的底气。
通告稀少的时候,小剧场成了她练手艺的场地。
国家话剧院排《你好,疯子》,她主动申请演那个精神分裂的女主角。
剧本里有段一人分饰七角的五分钟长镜头,她在排练厅对着镜子摔打、嘶吼。
膝盖磕青了就贴块膏药继续,光那段戏就反复排了32次,喊停时,后背的演出服都湿透了。
后来演《怀疑》,她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剧场,在舞台上画走位标记,就怕上场时出一点错。
小剧场的灯光没那么亮,台下观众离得近,她就练“微表情”,嘴角、眼神处处留意。
这些在话剧舞台磨出的“细节控”本事,后来成了她破圈的关键。
重新起航2014年,一个电影剧组找到万茜,邀请她演《军中乐园》里的“妮妮”。
这个角色戏份不算多,但万茜把那个在风月场里藏着委屈的女孩演得让人心疼。
年底金马奖颁奖礼上,她听到自己名字时愣了一下,上台接过最佳女配角奖杯。
2017年,胡歌去看国家话剧院的话剧,散场后特意绕到后台找万茜,说“你演得真好”。
那会儿胡歌正在拍《猎场》,觉得“熊青春”这个角色非她莫属,转头就向导演力荐。
万茜接了角色,跑去写字楼蹲点,看职场人怎么走路、说话,连喝咖啡时的手势都学了个遍。
剧播出后,观众记住了那个有点狡黠又带着韧劲的熊青春。
万茜的名字,终于不再只出现在话剧节目单的角落里。
2020年,《浪姐》节目组找到万茜时,她刚演完一部小众文艺片,正打算回话剧舞台排新戏。
团队劝她“综艺能刷脸”,她想着“就当体验新角色”,点头答应了。
可进组没几天,排练《缘分一道桥》时她不小心摔下舞台,右臂肱骨粉碎性骨折。
手术台上医生给她装了块钢板,叮嘱“至少休养三个月,不能动胳膊”。
她躺在病床上刷着队友的排练视频,第二天就给导演发消息,坚决要回到舞台。
之后的排练,她用左臂练走位,右手吊在胸前,该抬手时绝不缩着,该转圈时咬着牙稳住。
观众在电视上看到的是她飒爽的舞姿,没看到她下台后偷偷揉着右臂的红印子。
表演结束谢幕,她手背那块10厘米的手术疤痕露在外面,像枚勋章。
节目播出后,网友这才发现,这个总演配角的演员,没改军人家庭养出的“硬骨头”。
那季节目,她没拿冠军,可人气冲到顶流,找她拍戏的剧本堆成了山。
那些年在话剧舞台磨的演技、在小角色里熬的苦,终于在聚光灯下有了回响。
2025年,43岁的万茜站在领奖台上,成为14年来第一个拿金爵影后的中国女演员。
后台采访时,记者问她现在最想说什么,她笑了笑,没提奖杯多沉,只说想起十年前。
那段时间她被冷藏,九十天没进组,卡里只剩三千出头,付完月租后,每顿饭都要算计。
朋友劝她“服个软”,她不听,跑去话剧小剧场当志愿者。
在《青天衙门2》里演宫女,镜头扫过只有三秒也反复对台词。
后来演《你好,疯子》,一人分饰七角的长镜头摔了几十次,她照样第二天爬起来接着排。
现在她不用跑龙套了,找她的剧本堆成山,但她接戏还是老规矩:先看角色,再谈别的。
有人说她“轴”,放着捷径不走偏要熬。
但她觉得演员这行,漂亮是天生的,能站到最后的,从来都是靠角色说话。
二十年过去,她从被导演威胁“没好果子吃”的新人,成了手握国际A类奖项的影后。
说到底,她没什么秘诀,就是守住了底线,知道演员是职业,尊严是根本。
你不向规则低头,时间就会给你撑腰。
就像她领奖时说的:“长夜将尽见黎明”,而这黎明,正是她自己一步步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