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票房突破4亿,再次说明“内容为王”,观众是上帝
更新时间:2025-08-26 20:18 浏览量:1
8月25日晚,上映31天的电影《戏台》成功突破了4亿票房大关。
4亿票房对于商业大片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表现传统戏曲的艺术片《戏台》,就是一场奇迹般的胜利了。
《戏台》票房突破4亿海报
自电影走向市场后,以刺激观众眼球为主要手段的商业大片占了上风,很难有艺术片的生存余地,这样的事例很多,就不赘述了。
但是,《戏台》是一个例外,它能在暑期这个商业片竞争激烈的档期,不但坚守了一个多月,票房也从上映首日的14万逆袭到现在的4亿,而且豆瓣评分高达8.0,成为近五年来评分最高的国产电影之一。
《戏台》海报
《戏台》获得4亿票房的原因很多,主要不外乎两点:
一是它的内容扎实,体现了艺术以“内容为王”的规律。
二是观众的准确选择与热情支持,体现了“观众是上帝”的真理。
《戏台》剧照
电影《戏台》由同名话剧改编而来,而话剧是经过陈佩斯的千锤百炼,并经过三年演出200多场的检验,证明它是一部内容深刻、形式活泼、演员功底深厚的好作品。
尽管,电影保留了话剧原汁原味的台词和表演风格,但那些在舞台上经过千锤百炼的桥段,放到大银幕上依然精彩。
电影打破了“戏曲片=小众”的刻板印象,展现了传统文化结合当代叙事的市场潜力,传播力极其强大。
陈佩斯借助民国戏班的寓意,折射出“外行领导内行”、“职场生存困境”的主题,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黄渤在《戏台》中饰演的大嗓儿
话剧艺术和电影观众之间,长期存在着某种隔阂,被《戏台》的成功所打破,或许能为更多优秀话剧走向银幕打开一扇门。
很多年轻观众看完后,在网络上纷纷表示:
没想到话剧改编的电影也能这么好看。
人民日报对《戏台》的评价极高:
在笑声可以由算法制造的时代,陈佩斯的喜剧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前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也在网络上称道《戏台》之美。
《戏台》海报
实际上,好的影视作品多是由其他艺术形式改编而来,其中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就有不少改编为影视剧,并成为经典。
这都说明文学作品为影视打好“内容功底”,自然也就符合了“内容为王”的艺术规律。
电影《戏台》成功的原因也在这里。
影院观众
《戏台》的成功还在于成熟观众的鼎力支撑。
数据显示:观看《戏台》的主要观众是50后到80后的中老年。他们是看着陈佩斯小品成长的几代人,对陈佩斯的人品与戏品很欣赏。
他们也是经历了国内外大片熏陶,而成熟的一批观众。
在这两种因素的促使下,他们自然走进久违的影院,观看《戏台》、理解《戏台》、更理解陈佩斯的一片苦心。
一位56岁的阿姨观影后泪水盈眶地对陈佩斯说:
我觉得我是在看你的一辈子。
还有三位80高龄的女士由衷地表示:
我们崇尚陈佩斯的品格与对艺术的坚持,电影《戏台》令人陶醉。
影院观众
正是一位位忠实而成熟的观众,用一张张票房垒起了4个亿的票房,也是观众给予《戏台》高的评分。
电影市场自然被资本所控制,但票房来自观众,他们永远是评判电影优劣、决定票房高低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