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世纪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吴佳曦的表演进化论

更新时间:2025-08-03 08:45  浏览量:1

在灯光暗下的剧场里,一个年轻演员正全神贯注地完成她的第一百场《爱就爱了》演出。汗水顺着她的鬓角滑落,但她的眼神始终锁定在最后一排观众身上——这是北京演艺学院表演系毕业生吴佳曦的职业起点。谁也没想到,几年后,这个在话剧舞台上摸爬滚打的姑娘,会成为中国竖屏剧表演范式的探索者。

她的转型看似偶然,实则暗含必然。在《二十不惑》的片场,导演注意到这个配角演员的特别之处:当其他人在镜头外休息时,她总在观察监视器里的画面,研究横屏构图的表演边界。这种对媒介特性的敏感,让她在接到《我的男月嫂》剧本时,立即意识到竖屏表演不是简单的"站着演戏",而是一场关于空间感知的革命。

拍摄现场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吴佳曦举着手机反复自拍,测试不同角度下微表情的传达效果。她发现,在竖屏构图中,眉毛上扬3毫米和5毫米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暗示;手指在画面下缘的轻微颤动,比大幅度的肢体动作更具戏剧张力。这些发现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竖屏表演法则",连摄影指导都感叹:"她不是在适应镜头,而是在重新定义镜头。"

在深圳较场尾的拍摄基地,60集的拍摄周期像是一场马拉松。吴佳曦却在这过程中完成了表演能力的迭代。她将话剧舞台培养的爆发力,转化为适合手机屏幕的"内敛式演绎";把传统影视剧积累的镜头感,解构为符合竖屏特性的"碎片化叙事"。当观众为"小齐"这个角色产生共情时,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故事,更是一种全新的表演美学——在方寸之间构建完整的人物弧光。

业内人开始注意到,这个非典型美女演员身上有种特殊的气质。她既能驾驭话剧《红白喜事》中需要夸张表达的农村姑娘,也能在《消失的明天》里演绎压抑的都市女性,更在竖屏剧这种新兴形态中游刃有余。这种跨媒介的适应能力,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某位合作过的导演评价说:"她让每个角色都带着生活的毛边,这种真实感不是演出来的,是磨出来的。"

如今的吴佳曦依然保持着话剧演员的习惯——演出前要做足功课,结束后坚持写表演笔记。只不过现在的笔记内容多了许多关于屏幕比例、观看距离的技术分析。从大剧场到小屏幕,从横构图到竖画面,她的职业轨迹恰似中国影视行业变革的缩影。在这个人人追逐速成的时代,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表演艺术的本质从未改变,变的只是讲述故事的方式。而真正的好演员,永远能在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竖屏剧先驱"这个标签时,她笑了笑:"演员就像水,重要的是能填满任何容器。至于容器是什么形状,那不过是又一个需要破解的表演密码罢了。"这番话或许正是对她这些年最好的注解——在变与不变之间,守住了一个表演者最本真的追求。

场馆介绍
世纪剧院始建于1985年,1990年5月4日正式开放。剧院建筑风格独特,造型优美,融合了传统建筑美学和现代美学思想,是北京建筑史上又一个杰作。世纪剧院是具有先进水平的高档剧院。剧院以上演大型歌剧、话剧、芭蕾舞剧...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朝阳区亮马桥路40号近好运街
运通107、402、413、418、419、420、503、621、659、677区间、6
世纪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