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世纪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痛别林泱泱老师,他挚爱芭蕾,并为新中国芭蕾舞事业奉献一生 ▸缅怀◂

更新时间:2025-07-17 05:24  浏览量:1

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市文联第八届荣誉委员、上海芭蕾舞团原艺术总监、著名舞蹈家、一级编导林泱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15日19时27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

芭蕾舞是舶来品,以前,芭蕾舞是贵族的艺术,它表现的很多是世界名著故事、神话传说,而且舞蹈表现形式也很严格。所以后来出现了脱掉束缚的舞蹈,自由的、没有框框的,或用肢体来表现,或用音乐、剧情表达的现代舞。这也是一种新的芭蕾舞,我很喜欢。

不是说传统的芭蕾舞剧没有可看性,也不是现代的舞剧舍弃了传统。芭蕾舞同其他艺术一样,始终是对时代和生活的表现。像昨天的《白毛女》和今天的《玫瑰》,对于我们编导来说,灵感的产生正是对生活新的领悟啊。“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时代气息的创作,观众就会欣赏,就能产生共鸣。

——林泱泱

林泱泱

1939年1月出生在越南,1949年6月回国,并考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附属少年儿童队。1954年考入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科,毕业后在该校附属芭蕾舞团任主要演员。1960年调上海舞蹈学校任教,后调上海芭蕾舞团历任编导、教师、艺术指导、艺术总监,在芭蕾舞教学、编导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世纪50年代,林泱泱参与了中国芭蕾奠基作《白毛女》的创作,该剧为中国芭蕾舞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获中华20世纪经典作品金奖。之后,他又投入了《蝶恋》等众多芭蕾剧目的创作。他编导的《二泉映月》《雷雨》《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芭蕾舞作品融合了西方古典芭蕾技巧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学术研究价值,他创作的作品多次荣获华东六省一市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二、三等奖,1995年获侨界英才奖。他培养了多位芭蕾明星,带领上海选手参加各项国际赛事,屡获殊荣。1979年以来,他曾多次出国参加教学、艺术交流活动。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鉴于他在舞台艺术的普及、振兴、教育诸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功绩,于2002年5月14日在日本东京授予林泱泱“国际艺术奖”。林泱泱同志为推动中外芭蕾艺术交流及中国芭蕾舞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年,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文学艺术院主持出版的“海上谈艺录”系列丛书之《豪华落尽是真淳·林泱泱》即将出版。作者何士雄,也是林泱泱多年的好友、同事,为完成此书曾多次采访林老。在对谈中,林老谈到了中外芭蕾的发展史,又谈到了中国芭蕾的现状与未来,言谈中尽是对芭蕾舞事业无限挚爱。今天,我们先节选了其中的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以致缅怀——

芭蕾,艺术“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何士雄:泱泱,目前,随着芭蕾的普及,喜欢芭蕾的人越来越多了,但人们对芭蕾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知之甚少,能否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芭蕾诞生和发展的历史?

林泱泱:芭蕾起源于意大利,17世纪在法国确立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后在俄国又得到辉煌的发展,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芭蕾史上的第一部作品《皇后喜剧芭蕾》第一次把舞蹈、音乐、歌唱与朗诵融为一体,创造了内容贯穿的演剧性芭蕾。18世纪后半叶问世的《关不住的女儿》是早期情节芭蕾中最优秀的一部代表作,使芭蕾从歌剧中分离出来,成为没有歌唱、台词,完全依靠舞蹈和哑剧来表现其情节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仙女》的诞生标志着19世纪浪漫主义舞剧形式的确立,从此充满浪漫幻想的欧洲民间传说相继占据了芭蕾舞台,出现了《吉赛尔》《天鹅湖》等上百部作品。《仙女》第一次使用白色薄纱裙,女主角第一次成功地用足尖起舞,足尖也就成了芭蕾女演员不可缺少的技巧之一。

创新和发展是任何艺术前进的必由之路。产生于本世纪初的现代芭蕾就是对于古典芭蕾的一种进步。现代芭蕾的概念虽然众说纷纭,但在不拘一格这一点上却是基本相同的。芭蕾作为一门世界性艺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水平的标尺。

林泱泱任主要编导的芭蕾舞剧《玫瑰》剧照

何士雄:我们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芭蕾艺术,所以芭蕾事业发展很快,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仅有中央芭蕾舞团,如今全国已相继成立9个芭蕾舞团,令人瞩目。

林泱泱: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芭蕾事业十分重视,于1950年把尼·索考尔斯基从上海请到北京,在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形体课;1954年到1955年间,又把苏联功勋演员彼·安·古雪夫等一批专家请来中国培养教员、编导和演员,并帮助我国建立了第一所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这是中国芭蕾事业的正式开端。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托举之王”的古雪夫教授,他是芭蕾表演艺术家、编导、学者、教师……这是一位奇迹般地把如此众多的舞蹈专长集于一身的人。他担任北京舞蹈学校编导和教师班的领导人,后又被任命为中国第一个芭蕾舞团——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剧团的艺术指导。在这里,他排练了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芭蕾舞;也是在这里,他创作了《鱼美人》,成功地把欧洲和中国舞蹈的要素结合在该剧中。

1958年6月30日是中国芭蕾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在古雪夫等人的指导下,北京舞蹈学校第一次公演了著名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现任中国舞协名誉主席、当时才18岁的白淑湘成功饰演了中国第一代“白天鹅”。次年实验芭蕾舞剧团建立,1963年,中央芭蕾舞团正式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戏剧家欧阳予倩曾编导过一出歌颂世界和平的大型活报剧《和平鸽》,戴爱莲在剧中以芭蕾形式扮演了和平鸽。这大概是芭蕾第一次面对中国的广大观众,戴爱莲也成了最早把芭蕾与中国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先驱者之一。

1964年,由中央芭蕾舞团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创作的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问世,它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海南岛上苦大仇深的琼花,经过党的教育和革命斗争的锻炼,从一个有强烈个人复仇思想的女奴,成长为一个有无产阶级觉悟的革命战士。

1965年,由上海市舞蹈学校胡蓉蓉、傅艾棣、程代辉等和我共同创作的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芭蕾舞剧《白毛女》与广大观众见面。舞剧成功塑造了从天真纯朴的喜儿到坚韧不拔的白毛女的主人公形象,生动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受侮辱摧残的苦难生活,热情讴歌了“把鬼变成人”的中国共产党和新社会。该剧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芭蕾的奠基作之一。

这两部舞剧不仅大大拓展了芭蕾舞这门外来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在艺术上既遵循芭蕾艺术的特点,又根据表现新内容、新人物的需要,突破芭蕾程式的限制,使芭蕾原有的特点、技巧与现实生活熔于一炉。舞剧拍成电影后,使数亿中国观众目睹了芭蕾艺术的风采。这是载入史册的一页,在今天它们仍被视为中国芭蕾舞剧的典范,《红色娘子军》还被列入美国芭蕾百科全书。

上海芭蕾舞团于1979年正式命名,它的前身是上海市舞蹈学校《白毛女》剧组。该团成立后,既排演《天鹅湖》等经典名著,又积极创作了《雷雨》等现代芭蕾舞剧,还在国内首次大胆地改编古典芭蕾舞剧《葛佩莉娅》。中央芭蕾舞团和于1980年成立的辽宁芭蕾舞团也相继创作了《祝福》《林黛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族舞剧。广州、天津、重庆、香港、哈尔滨也都组建了芭蕾舞团,创作了一批优秀芭蕾作品。全国各地的芭蕾舞团,都在开拓题材、塑造人物、创新结构、丰富舞蹈语汇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林泱泱参与创作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剧照

何士雄:你认为中国芭蕾在国际上的影响、地位如何?

林泱泱: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时,中国芭蕾也开始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尤为突出的是,在对古典芭蕾基本功扎实追求的基础上,一代青年演员登上国际芭蕾舞台。

1980年在第三届日本大阪国际芭蕾舞比赛中,上海芭蕾舞团年仅17岁的汪齐风为祖国夺得第一枚奖牌,实现了中国芭蕾史上零的突破。1988年上海芭蕾舞团辛丽丽、杨新华参加了第三届巴黎国际芭蕾比赛,结果“蟾宫折桂”,夺得双人舞一等奖,成为在国际芭蕾比赛中荣登榜首的第一对中国芭蕾演员。上海市舞蹈学校毕业的谭元元曾是美国三大芭蕾舞团之一的旧金山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她先后在国际芭蕾比赛中荣获六次大奖,并成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中央芭蕾舞团、辽宁芭蕾舞团的一批青年演员也在莫斯科、瓦尔纳、日本等国际芭蕾比赛中多次获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与此同时,中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中央芭团、上海芭团、辽宁芭团相继出访近30个国家和地区。英国、德国、苏联等国的芭蕾舞团陆续来中国演出。驰名世界的芭蕾大师,美国的安东·道林等均来华执教、指导。我国的一些著名编导、优秀芭蕾演员也先后赴国外执教或参加联合演出。

1991年8月我应美国哥伦布市青年芭蕾舞团邀请,把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改编为芭蕾舞剧《奥佩丽》,公演后媒体称赞该剧“既有古典芭蕾风格,又有东方韵味,充分展示了中国编导的艺术才华”。我成了第一个把《卖火柴的小女孩》搬上芭蕾舞台的编导,而且成了新中国第一个赴美编舞剧的人。胡蓉蓉、戴爱莲应邀担任国际芭蕾比赛评委,以无私公正而受到各国评委的交口称赞。1981年,戴爱莲应邀赴英,出席英国皇家芭蕾学院为她举行的石雕头像安放仪式,1983年赴瑞典,参加国际舞蹈理事会第四次大会,当选为该理事会副主席。中国芭蕾终于在世界芭蕾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林泱泱为演员排练根据曹植《洛神赋》改编的幻想芭蕾诗《神女》

何士雄:人们都非常喜欢芭蕾,你认为芭蕾究竟有什么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究竟有什么积极作用?

林泱泱:芭蕾是人们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又能发挥寓教于乐的积极作用。

从芭蕾的四大美学原则“开、绷、直、立”来看,芭蕾是一门有着严格科学训练体系的艺术,芭蕾舞者无论男女,通过全身心地向外“打开”,尤其是从胯到踝“打开”180度,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各种规范的动作来达到一种非职业化舞者所不能达到的艺术境界,从而有效地产生一种审美距离。“绷”的原则在优秀的芭蕾舞者身上,绝对不等于骨骼、韧带和肌肉的“僵”,而是一种刚柔相济的理想境界。所谓“直”,指的是芭蕾舞者无论男女,均需要使上背部像门板似的向上挺直,大有中国古人所追求的“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行为准则之境界。所谓“立”,指的是芭蕾舞者无论男女,均需要使头颈、躯干和四肢作为一个整体,像古典宫殿似的傲然挺立,气宇轩昂。可以看出要成为一个芭蕾舞者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历经7年的艰苦严格训练,且芭蕾舞者的艺术生命又很短,一般仅20年左右,就不得不带着淡淡的忧愁和爱意,离开“天鹅湖”畔,因而芭蕾女神乌兰诺娃称芭蕾是“残酷的艺术”。

日本著名舞蹈家芦原英子说:“舞蹈家则志于创造美。”这也是舞蹈家的共识。贾作光老师说:“舞蹈可以说是活的流动的人体造型,它不仅体现外形美,而且体现人物的内心美。”钟惦棐说:“舞蹈的第一要素是美——形体的、动作的、节奏的、情调的美。”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以独特的抒情性和形式美的舞蹈,达到了古典浪漫主义舞剧的光辉顶点。尤其是群鹅舞蹈和王子与白天鹅双人舞,王子、天鹅和群鹅的变体群舞,构图精美、舞姿曼妙,令人耳目一新。人们在欣赏芭蕾美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善战胜恶的熏陶,从中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养,这就是艺术魅力所在。

人们常说:“文化化人、艺术善心。”无非是说文化艺术具有教育功能,正所谓“寓教于乐”。芭蕾当然也具有教育功能。芭蕾在国外有近五百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却是一门年轻的艺术。芭蕾虽然是舶来品,但经过中国舞蹈家民族化的探索,创作出了《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一批中国经典芭蕾舞剧,受到中外观众的热烈欢迎。白毛女的故事是富于传奇性的,艺术家们塑造了这个艺术典型,生动地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受压迫剥削、受侮辱摧残的苦难生活,从而热情讴歌了“把鬼变成人”的中国共产党和新社会。舞剧中白毛女的命运始终牵动着广大观众的心,演出时常常引起强烈的共鸣,每当演到“山洞”一场白毛女与大春重逢时,那悲喜交加的感情“几多年、几多变,亲人相见泪涟涟”,观众也会情不自禁潸然泪下。艺术的魅力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何士雄:芭蕾是美的艺术,这是人们公认的,那么芭蕾对国家文化建设是否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林泱泱:芭蕾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之一,是一个国家文化水准的一杆标尺。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提到“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说得简单点就是“文化吸引力”。芭蕾以其雍容华贵、享乐而优美的特质,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在美妙绝伦的芭蕾王国里,最让观众神往的莫过于那勾魂的“脚尖舞”了,几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威力,不知征服了多少不同种族、肤色、文化、语言和风俗的观众,无疑是世界上最能吸引人的艺术佼佼者。芭蕾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语”,成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之一也是在情理之中。

林泱泱与学员合影

何士雄:大家都认为芭蕾确实很美,但不知怎么欣赏芭蕾的美?

林泱泱:芭蕾是通过演员的形体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是一种不说话的艺术。因而要欣赏芭蕾,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一是要看演员的表演是否规范。对芭蕾演员的基本要求是“开、绷、直、立”,这就是严格的规范化。芭蕾演员要精确地控制臂、腿、手、脚的动作,使观众看来毫无体重可言。在所有跳跃、回旋以及自转的过程中,背部始终要保持挺直的形态,身体支撑在穿着特制芭蕾鞋绷直的脚趾上,给观众的感觉似乎是在地面上飘动。

二是要看芭蕾演员的技巧难度。芭蕾技巧包括各种跳跃、旋转等,而各种技巧都要在独舞或双人舞中完成。尤其是古典芭蕾双人舞,这是一种程式化的表演形式,先是男女双人舞,然后是男女轮番独舞,最后又在结尾性的双人舞高潮中结束,双人舞的表演必须配合默契。

三是要看芭蕾演员的表演。既要看演员的一系列表演,又要看演员把握各个不同节目风格的准确性。有的节目不是以技巧高超见长,而是以抒情细腻取胜,这是观看时需要注意的。

四是看芭蕾舞剧还应从故事情节选择是否简练清晰,人物关系是否不用哑剧也能加以准确地表现,人物形象刻画得是否光彩照人,以及音乐是否适合舞蹈的需要,舞美是否能够恰到好处地衬托舞蹈等方面去看。芭蕾舞剧,它是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和舞台美术的综合艺术。舞蹈的艺术功能主要在于充分抒发人物的各种感情,因此,它擅长抒情,不善于叙事。

欣赏芭蕾舞剧不能像看话剧、戏曲那样,希望舞蹈有一句句明确的“台词”。丰富多变的手舞足蹈是“放大了的表情”的连续动作。一段编排有致、富有意境的精彩舞蹈,总是某种感情的淋漓尽致的强化和表达。

先生驾鹤,幽思长存。

林泱泱先生,一路走好!

文编 | 忻颖

美编 | 何亦平

场馆介绍
世纪剧院始建于1985年,1990年5月4日正式开放。剧院建筑风格独特,造型优美,融合了传统建筑美学和现代美学思想,是北京建筑史上又一个杰作。世纪剧院是具有先进水平的高档剧院。剧院以上演大型歌剧、话剧、芭蕾舞剧...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朝阳区亮马桥路40号近好运街
运通107、402、413、418、419、420、503、621、659、677区间、6
世纪剧院